相關附件:
明朝時期,今大沙、馬岡、龍勝、蒼城、金雞一帶,地廣人稀,山高林密,一些反抗官府的人以此為基地,開展活動,而官府又鞭長莫及。到明隆慶年間(1567—1572年),在今蒼城一帶又有陳金鶯、林翠蘭等率眾造反,他們與新興縣的陳奇山和新會縣的造反者聯(lián)合起來,聲勢浩大。提督御史殷正茂派嶺西兵備僉事李材督師鎮(zhèn)壓。到明朝萬歷元年(l573 年),才將這一帶反抗官府的人鎮(zhèn)壓下去。事后,李材為了維持這一帶的治安,在今大沙、馬岡、龍勝、蒼城、金雞一帶,設置了l8個屯,并從外地募兵來屯駐守。這些屯,有的用原地名來命名,有的則用原地名與命名者愿望相結合的名字來命名,而最多的是以命名者的愿望和帶有歌功頌德性質(zhì)的名字來命名。在倉步村設置的開平屯,有“開通敉平” 之意,目的是希望經(jīng)過這次鎮(zhèn)壓后,設置屯地,募兵耕守,使這一帶從此太平。
明萬歷二年(l574年)正月初二,新會縣的平康、古博的都民入籍開平屯。萬歷八年(1580 年),撤銷屯制,原劃歸開平屯的平康、古博的都民仍歸地方管轄。開平屯的百戶被撤銷,只設哨官l人,土兵增至l00人,分立馬岡、合水、蒼步、土塘、水泉灣五個兵營,以維持這一帶治安。
崇禎年間,在今開平一帶,“土賊”蜂起,恩平、新興、新會三縣均感鞭長莫及,無法鎮(zhèn)壓。崇禎十一年(l638 年),恩平知縣宋應升建議割新興縣的雙橋都,割恩平縣的長靜都,割新會縣的平康、得行、登名、古博四都建置開平縣。后幾經(jīng)波折,才于南明永歷三年(清順治六年、1649年)建成。因當時是將原開平屯范圍擴大為縣,因而縣名也沿用了“開平”之稱,直至現(xiàn)在。